道獨(1600—1661),字空隱,廣東南海陸氏子。生三歲母抱登樓觀蜘蛛結綱,瞪目久之,悲喜不禁。晚自言四五十年來,回憶不加毫末,其夙根如此。六歲失父,隨母禮佛,聞老僧言見性成佛,遂發深信,乃立定出世之志。稍長,得《六祖壇經》,初不識字,乃禮請大德誦讀,竟能成誦。年十六,禮十方佛后自行執刀剃發。歸隱龍山,結廬而居,侍母盡孝十余年。年二十九母歿。道獨腰(佩年)包謁博山。山一見曰:“望汝來久矣!”拈倒騎牛入佛殿話勘(核對、驗證)眾下,語皆不契(契合年)。道獨呈頌曰:“貪程不覺曉,愈求愈轉渺。相逢正是渠,才是猶顛倒。蟻子牽大磨,石人撫掌笑。別是活殺機,不落宮商調?!鄙轿⑿υ疲骸澳啦┥綗o人,如今也有個許?!睘楦蔷咦憬?。道獨住九月而別。是歲山示寂,道獨掩關,金輪徙黃巖。
崇禎十一年(1638年)度嶺歸粵,移錫東莞雙柏林,并撰《靈泌涵公頌古序》。曾起莘、韓宗 拜謁,問諸唯識,宗 聞道,獨喜得法子,賜法名函可(又號剩人)。崇禎十七年(1644年)粵中宰官請道獨住羅浮,幡然起應。世變作,閩人以雁湖延道獨,復請住西禪。清順治十一年(1654年)道獨掃博山塔(佛塔,用以藏舍利、經卷等),杖錫(執持錫杖)還粵惠陽西湖羊城,頻受參請,津梁稍疲,微示瘡疾。
順治十二年(1655年)道獨和尚初抵東莞篁村之芥庵,天然隨侍。順治十八年(1661年)四月由海幢返芥庵,七月七日道獨詔天然,感來日無多,自尅去期農歷七月二十二日,端坐而逝,世壽62。全身塔于羅浮華首臺西溪之南。道獨一生以修行為職志,眾弟子將其法語匯集成冊,遂有《長慶宗寶道獨禪師語錄》六卷流傳于世,內容包括像贊、自序、序、上堂、示眾、茶話、問答、著語、頌古、偈、贊、銘、書、雜著以及行狀、塔銘等。